为进一步加强课程内涵建设,促进教师课程建设经验交流,浓厚学院教学研究和“质量文化”氛围,4月3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院在1102会议室开展了教师“说课程”活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了“说课程”活动,活动由副院长黄浩主持。
为促进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院提前下发了《关于做好教师“说课程”“磨课”工作的通知》,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做好“说课程”准备,并对“说课程”的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活动开始前,学院随机抽取了12位教师进行集中“说课程”展示。
本次参加集中展示的课程有12门,既有专业基础课《高等代数》《宏观经济学》等课程,专业核心课《复变函数》《统计建模》等课程,也有数学公共课《高等数学》和教师教育课程《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等课程,课程种类和课程覆盖面较为广泛。每一位参加“说课程”的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了汇报PPT,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从课程定位的分析、课程目标如何确立、如何支撑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考核环节的设计、课程思政的落实、学科前沿的引入等方面作了重点阐述,各位教师还结合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享了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选择、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内容。
12位教师“说课程”结束后,学院还邀请了沈南山教授和张晓贵教授作为“行知路上大家谈”第七期的主讲嘉宾对老师们的“说课程”表现进行了精彩点评和详细的指导。沈南山教授对老师们的整体表现表示肯定,认为老师们准备充分,态度认真,同时也对“说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例如要注意说清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说清楚学情和学法指导,教学方法要体现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方向,在说课的最后还要有教学反思的环节。
张晓贵教授在点评时认为课程目标明确,对课程的定位清晰准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指标点之间的支撑相互适应,此外,他还建议老师们在说课程时要注意到利用学科知识解决行业问题是一个大趋势,在落实课程思政方面可以融入数学文化的内容,要坚持“学生中心”首先要关注学情,了解学生。关于教学方法,张晓贵教授认为在大学课堂里,讲授法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要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建设。
黄浩在活动最后进行了总结,首先对沈南山教授和张晓贵教授的精彩点评和指导表示感谢。他说,课程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是否能够达成,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每一门课程,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再到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考核环节与评价标准是有机整体,相互关联,“说课程”就是要站在课程顶层设计的高度来系统设计课程,梳理课程建设思路。12位老师的“说课程”能够体现产出导向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中心”,在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的改革、课程思政的落实上都具有普遍性,质量意识有所增强,在课程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在“说课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对一些教学概念还把握不准,在对课程的设计上还存在不系统、缺乏逻辑性等问题。
本次集中“说课程”活动持续了2个多小时,为教师们分享课程建设经验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质量意识,引导教师做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坚持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与方式,推进教学内容及考核评价方法改革。(数学与统计学院)
上一条: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展“好学风筑梦领航”活动(六)——学院举办考研经验分享会(一) 下一条: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展“好学风筑梦领航”活动(五)——学院举办"学习你我同行"考公经验分享会